TCL科技和京东方将成为面板行业超级玩家,两巨头战略出现差异
摘要:二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受到冲击,面板需求不振。近在咫尺的LCD面板涨价延迟。但是,进入三季度后,LCD面板价格上涨超过预期,这主要是产业链为下半年消费旺季备货。进入四季度,供给端韩国厂商确定性退出LCD面板产能,将继续为上涨的面板提供支持。中长周期看,2020年三季度将是TV面板谷底反弹的开端。与谷底大反弹相对应的是行业的持续并购整合,TCL并购三星苏州8.5代线板上钉钉,同时市场也预计中电熊猫的三条产业的收购方也极有可能是TCL。如是,除去目前韩国厂商占据主导的OLED面板领域,京东方和TCL将成为全球仅有的超级玩家。
文章转载自:触摸屏与OLED网
面板:京东方向内 TCL科技向外。面板双雄相继发布了2020年半年报,受TV面板价格低迷的影响,京东方营收608.67亿元,同比去年的550.39亿元增长10.5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亏损1.75亿元,同比去年的6.51亿元净利润大降127.07%,而TCL科技子公司华星光电实现营收195.12亿元,同比去年的162.76亿元增长19.9%。净利润亏损1.33亿元,比去年同期10.19亿元净利润大降113.64%。
二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主要国家经济受到冲击,面板需求不振。近在咫尺的LCD面板涨价延迟。但是,进入三季度后,LCD面板价格上涨超过预期,这主要是产业链为下半年消费旺季备货。进入四季度,供给端韩国厂商确定性退出LCD面板产能,将继续为上涨的面板提供支持。中长周期看,2020年三季度将是TV面板谷底反弹的开端。与谷底大反弹相对应的是行业的持续并购整合,TCL并购三星苏州8.5代线板上钉钉,同时市场也预计中电熊猫的三条产业的收购方也极有可能是TCL。如是,除去目前韩国厂商占据主导的OLED面板领域,京东方和TCL将成为全球仅有的超级玩家。
股东变化:高毅青睐TCL 中石油买京东方
2019年末、2020年一季度和2020H1的股东数看,京东方分别为122.44万户、154.2万户和137.06万户(含B股);TCL走势基本相同,分别为43.39万户、63.59万户和52.29万户。基本与区间的股价走势相符。
需要注意的是前十大股东的变化情况。京东方两大地方政府重庆和合肥的持股平台,曾经都是持股超过8%的股东,2017年以来一直在减持,目前合肥及其关联方持股合计6.21%,同比一季报下降1%;重庆持股3.91%,同比一季报下降1.9%。可以说两大地方政府平台至少有大部分股份减在地板上。这也是京东方上半年走势更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上资金对京东方倍加青睐,持股比例同比一季度大涨2.49个百分点,达4.6%,位于历史最 高位。此外,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了中意资管的身影,合计持股1.82%,其背后是中国石油。由于合肥和重庆的减持,大股东层面持股更加分散,前十大股东的持股33.33%,相比一季报下降1.33个百分点。
TCL科技也有一些变化。李东生及其一直行动人小幅加仓72.7万股;惠州地方政府减持达1%,持股下降到5.49%,。值得注意的是,社保新进0.95%的持股比例,而新进第八大股东高毅资产持仓1亿股,持股比例为0.74%,TCL的大股东持股依旧更加分散,但前十持股27.7%,相比一季度提升0.58个百分点。
两大龙头的报告期内主要减持来自地方政府,这与降费减税的压力有关,此后依旧有减持压力,特别是京东方。除去地方政府的无奈减持,资本市场一些大玩家十分认可两大龙头。
此外,京东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也需要特别关注。一、规模大:股票期权6.3990亿股,限制性股票3.4125亿股,合计9.8115亿股,占347.89亿总股本的2.82%;TCL科技(TCL集团)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暨“第 一期全球创享计划”于2011年实施,限制性股票8612.3万股,TCL科技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暨“第二期全球创享计划”于2019年实施,限制性股票421.62万股。二、激励对象广:京东方激励计划授予激励对象共计2,974人;TCL科技一期激励对象合计164人,TCL科技二期激励对象共计131人。三、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5.43元,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2.72无,是根据《管理办法》、《试行办法》选定,并没有什么可质疑的,也不包含其它意义。四、从长期投资角度看,这是公司管理层面的大动作,影响深远。五,从交易角度看,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股票均来自回购,回购会影响交易价格,激励股票的锁定也会影响可交易股票数量。京东方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对公司长期发展的意义重大,部分高管在今年一季度就已经进行了增持,也从侧面显示出当前股价的低估。
与股权激励计划同步推出的,还有“第 一期”的股票回购计划。因为如果股权激励都来自股票回购,那么20亿的回购是不够的,因此成为“第 一期”。根据公告,回购计划的内容为:
1、拟回购数量:不低于25,000万股,不超过35,000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约0.72%-1.01%;2、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7元/股;3、回购金额:公司以自有资金进行股份回购,拟回购股份的资金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4、回购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股份方案之日起3个月内。
这两套动作下来,京东方短期上涨走势基本上是板上钉钉。至于空间,额……留个市场吧。
营收:TCL科技OLED放量 京东方没预期的差
TCL2019年大尺寸面板的单价为189.3/0.2082=909.22元/㎡(2018年单价为189.3/(1-12.5%)/0.2082*1.191=1237.58元/㎡),考虑到2019下半年T6产线产能持续释放,而同期刚好遇到价格低谷期,所以这一均价是偏低的。因此我们选取TCL2019年下半年的销售均价作为基础,以半年期为周期进行对比。2019H2,TCL的大尺寸面板销售面积为:2,082.0-894.17=1187.83万平米;销售金额为:189.3-91.9=97.4。则下半年单价约为820元/㎡。从每月算数平均的均价看,2020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下半年32尺价格涨幅为:(35+32+34+37+37+34)/(33+32+32+32+32+34)-1=7.18%(销量最大,具有一定代表性)。
若以此为基础,则2020年上半年TCL的销售单价同比2019H2上涨7.18%为:820*1.0718=878.88元/平米。实际上,根据TCL2020年一季报的数据,其销售单价为899.71元/平米,考虑到二季度面板价格有一定回落,则2020年上半年878.88元/㎡的单价是基本合理的。(TCL2020半年报计算的实际单价为1216000/1367=889.54元/㎡)通过测算的单价和总销售面积看,TCL的大尺寸面板的营收为120.14,与半年报中的121.6亿元仅差1.46亿元,完全在预估范围内(TCL2020半年报计算的实际单价为1216000/ 1367=889.54元/㎡)。
2020年,华星光电T6的10.5代线满产,同时T4柔性OLED产线开始爬坡,但营收并没有预期中那样强劲的爆发,主要原因是中小尺寸中LTPS面板出货受到较大冲击。一季度和半年报,TCL的描述都已经变成“T3产线LTPS智能手机面板销售量居全球第三”,从老二的位置上掉了下来。这并非TCL的竞争力下滑,主要是LTPS产线位于武汉,是疫情中心,到4月8日武汉才解封,对员工复工、物流运输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整体看,上半年大尺寸产品销售面积1,36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2.9%,实现营业收入121.6亿元,同比增长32.3%,表现强劲。中小尺寸方面,一季报华星T3和T4销售面积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5.4%,销售量1,658万片,同比下降37.6%,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含华显)29.5亿元。到半年报,中小尺寸实现销售面积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中小尺寸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含华显)73.5亿元,同比增长3.80%。可以看到二季度中小尺寸销售面积有较大的改善,同时,上半年整体销售面积依旧大降19%的情况下,营收同比已经转正,这主要得益于T4产线OLED产品的放量。
京东方没有单独披露TV面板的收入。不过,根据业绩发布会透露的信息:“显示业务里TV占25%左右;IT类占40%左右;手机占33%左右;剩下其他。”可以计算出,TV面板业务的收入为140.92亿元,根据群智咨询给出的上半年1440万㎡的出货数据,销售单价为978.63元/㎡。
京东方销售单价明显高于TCL科技的原因在于:出货结构不一样。京东方在65寸和75寸的大尺寸市场出货量更高,而且上半年京东方的出货量(片数)其实是下滑的,但是销售面积却同比上升,是因为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占比继续提升,这会导致单价对比TCL会略高。
不过,京东方TV面板占营收的比重已经来到了历史的低位,而且下滑是必然的。首先,OLED面板方面,其上半年出货量约1500万片,同比大涨增长约46%,OLED上半年至少能够贡献66亿元及以上的营收。同时,上半年NB、Monitor等IT面板领域的需求远高于预期,京东方的LCD产线与TCL华星不同,是TV面板和IT面板混合生产,可以灵活地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线结构,IT面板的火热挤压了一部分TV面板产能。此外,根据群智咨询的消息:“京东方TV面板出货量大幅下降主要因为8.5代线产品结构调整,23.6’’及32’’产能大量转移到43’’及55’’。”这其实是提前布局三星和LG产能退出后及时抢夺43和55寸的市场。
整体看,OLED没有大放量在预期中,而且京东方还挣扎在苹果供应商概念的边缘,根据业绩发布会的信息,京东方“吹牛”的6000万片全年的任务下调到4000万片,套路和2019年基本相同。此外,武汉B17产线受疫情影响爬坡捉急,但得益于IT面板的火热,京东方营收整体增长不算差。
从净利润的角度看,华星上半年亏损1.33亿,京东方亏损1.76亿,对应的净利率分别为亏损0.71%和亏损0.29%。如果单从营运利润和体量看,京东方的表现明显好于TCL科技,这主要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1、TCL科技的TV面板业务占比更高,在低价格市场环境下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多,而京东方产品结构更加多元化,受益于IT面板和OLED出货增加,对冲了TV面板的低价。2、TCL科技深圳T6产线转固,折旧影响较大。报告期内TCL在建工程转固金额为174.46亿元,单T6产线的转固金额就高达160.99亿元。而京东方报告期内转固金额为103.48亿元,远低于TCL。
从EBITDA角度看,TCL科技披露的整体EBITDA为61.43亿元,华星光电的EBITDA为46.3亿元,对应的TCL科技EBITDA利润率和华星光电EBITDA利润率分别为20.88%和23.73%。京东方没有披露EBITDA,但是根据“营业利润+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费用(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偿付利息支付的资金”的公式,计算出京东方2020年上半年的EBITDA金额为120.47亿元,对应的EBITDA利润率为19.79%。京东方无论是与TCL科技整体比较还是单与华星光电比较,该数据都更低。
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京东方政府补贴二季度大跌,3.81亿还不及TCL的3.85亿。剔除福州线贷款减免的2.25亿,实际二季度的政府补贴只有1.56亿,远低于TCL,比17年大赚时还低,可能,大概率要到收获季节了。
资产及资本:京东方将迎转固潮 TCL有息负债攀升
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京东方各类资产及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均比较稳定,变化较为突出的是应收账款从去年同期的192.68亿元增长到250.9亿元,同比增长30.22%,远超同期营业收入的增幅。不过,京东方同期应付账款余额从去年同期的205.64亿元增长到270.05亿元,大增31.32%。因此京东方的净营业周期变动不大,主要反映出疫情对行业整体的影响偏负面。
另外一个需要重视的资产项目是在建工程,2020上半年,京东方在建工程金额878.65亿元,占资产比重为25.05%,虽然比例不是最 高,到总金额为历史以来的最 高纪录。相比2019年末,在建工程最大的差别是合肥10.5代线全部转固。未来,京东方将迎来转固潮,主要是成都和绵阳的B7和B11柔性面板产线已趋近于完工。2021年京东方折旧摊销费用对净利润会有一定“负面”影响。
相比而言,TCL科技在T6产线转固后,T4和T7的转固节奏会相对缓慢。
在业绩发布会上,TCL科技COO兼CFO杜娟表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半年报,TCL科技的负债率分别为68.42%、61.25%和64.89%,TLC科技的红线是70%,65%是舒服的位置,而60%及以下是比较低的,目前公司的负债率正处在65%的舒服位置,账面现金也足以覆盖短期借款,负债结构较为合理。
不过,这一数据需要深入拆分。从趋势上看TCL的负债结构还是要弱于京东方。跳出杜鹃总给的资产负债率数据,TCL带息负债与全部投入资本的比值,2019年半年报以来的5个报告期从69.04%上升到75.42%,呈现明显的逐季攀升态势。单从数字上就能够看出TCL带息负债的扩张非常快。重组以来其短期借款金额从110.58亿元上升到164.91亿元,同比增长49.13%。长期借款从346.21亿元上升到461.46亿元,同比上升33.29%。从结构上看,TCL科技5个报告期内短期借款占总资产比重从7.15%上升到8.92%,长期借款从22.39%上升到24.97%。对标的京东方短期借款很少,占总资产比重长期维持在3%以下,主要带息负债为长期借款,占总资产比重长期在30%以上,近年来一直稳定在1100亿元左右。(见表一)行业大整合降临TCL科技无疑将成为2020年资本市场最亮眼的仔。7月15日,TCL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收到天津产权交易中心通知,成为中环集团100%股权的最终受让方。数周艰难的博弈,IDG资本+珠海华发的PE资本组合最终落败给了TCL科技的产业资本。
整合中环集团之后,TCL整体将形成三大业务,一是包括电视、白电、手机等在内的终端产品;二是半导体显示业务,是由终端向产业链的“直系”上游;三是中环集团的半导体材料业务,包括光伏的硅片、组件,以及用于集成电路的硅片等产品。这一战略布局下,TCL集团大有成为“中国三星”的趋势。
收购之后,TCL将围绕半导体材料进行布局,中环股份的主营业务围绕半导体材料——硅材料展开,专注单晶硅的研发和生产,主要有两大业务板块。在半导体板块,有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半导体封装;在新能源光伏板块,包括太阳能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组件。根据业绩发布会的信息,TCL对中环经营规划是,未来硅材料位列行业TOP1,太阳能组件进入行业TOP3。
当然,对中环的并购还无法满足TCL的战略布局。半年报TCL科技表示:“下半年TCL华星将完成向三星显示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TCL华星和苏州工业园分别持有剩余的10%和30%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股权,这两个企业的核心业务分别是生产8.5代TFT-LCD显示屏工厂(产能120K/月)和生产各类显示模组工厂(产能3.5M/月)。此项收购将推动TCL华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优化制造和供应链体系,增强公司大尺寸显示业务竞争力,实现产品、技术、效率、制造和产业生态建设的全面领先。”随着t4、t7产能释放,以及苏州三星产能整合,到2023年,TCL华星产能面积复合增速高达18.8%。TCL华星将进入规模高速增长叠加行业周期改善的双驱动发展阶段。
TCL华星赵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并购三星项目后,加上t7满产(预计,明年Q1量产,2022Q2满产),大尺寸总产能在现有基础上增长64%。”
此外,中电熊猫的三条产线也越来越被市场认为将花落TCL科技。Omdia分析师表示,在获得三星苏州8.5代线和熊猫的三条产线后,TCL的产能管理方案可能为:1、中电熊猫成都工厂几乎100%的产能将用于电视生产,并将可能通过MMG方式进行显示器面板生产。2、如果华星光电成功收购三星苏州面板厂,中电熊猫南京G8.5代面板厂的产能将100%用于生产笔记本面板。3、在中电熊猫今年年底前将所有产能转移到IPS面板生产后,华星光电计划届时将停止生产IPS显示器面板。4、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华星光电可能会保留一定的IPS显示器面板产能,但产能较小,因为作为新进者,它可能很难与领先的IPS显示器供应商京东方和乐金显示竞争……无论华星光电的最终决定如何,也无论中电熊猫是否会被TCL收入囊中,从2021年开始,华星光电都将在G8.5配置大量产能生产IT显示面板,这必将改变IT显示面板市场的竞争态势。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华星光电将和京东方一样,成为TV面板、笔记本和显示器面板市场的供应巨头,除去目前韩国厂商占据主导的OLED面板领域,TLC科技和京东方将成为全球仅有的超级玩家。
不过,从半年报的这一通操作,两大面板龙头的战略出现明显的差异。京东方通过股权激励、回购股票等方式,充分刺激内生增长,相较而言更加稳健的资产负债表似乎也可以提供支撑;而TCL科技则开启了买买买的节奏,JOLED,中环集团,苏州三星和中电熊猫,外向并购发展的战略明显。
京东方、TCL华星、三星显示和LGD之间复杂的合作与竞争
“半导体显示行业大者恒大,行业整合会集中在几个巨头身上,未来全球这个行业剩3家,基本上也差不多了。”京东方集团董事长陈炎顺曾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棵树长不到天上”。这是TCL科技董事长李东生的判断。一个产业不可能一家企业鹤立鸡群,而是需要不断地结盟协同发展。
正值显示产业整合之际,竞争格局正在重塑,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在大尺寸领域,无论是LCD、OLED,还是新型显示技术赛道,京东方、TCL华星、三星显示和LGD都是综合实力较强的面板巨头。Omida显示研究高级总监David Hsieh向记者表示,在大尺寸领域,上述四集团之间将同时产生复杂的合作与竞争。
液晶打响龙头地位争夺战
在液晶领域,中国大陆面板厂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群智咨询数据显示,从液晶TV面板产能格局来看,2020年开始,中国大陆厂商占比超过50%, 未来将占近70%份额,产能高度聚集;而韩国厂商占比快速收缩至20%以内,甚至将进一步收缩至5%以内;我国台湾地区及日本厂商的份额则稳定在30%左右的水平。
2017年12月,京东方合肥G10.5 TFT-LCD产线产品下线并交付客户;2019年一季度,TCL华星G10.5产线也实现量产。至此,中国已有两家面板企业运营G10.5产线,开始与海外企业在大尺寸面板领域的正面竞争。技术及良率的提升,也提高了大尺寸面板,特别是65英寸及75英寸面板供应量。
Omdia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京东方继续保持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的领先地位。京东方以28%的出货量和21%的出货面积份额领先,群创光电以15%、TCL华星以13%的出货面积份额紧随其后。TCL华星在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排名中占据第五位,但在2020年第二季度的出货面积中占据第二位。由于TCL华星T6的10.5代产线增加了液晶电视面板的产量,加之今年年底还将有一座T7的10.5代产线开始量产爬坡,在不久的将来,华星光电将成为与京东方规模相近的竞争对手。
韩国厂商计划退出液晶产能,大尺寸出货规模已经呈现收缩态势,跌出前五位。如今,三星电子和LG电子的液晶面板供应更加依赖中国面板制造商,特别是京东方和TCL华星。为此,三星显示投资了TCL华星的10.5代线面板厂,TCL华星也投资了三星显示的苏州8.5 代线工厂。
8月28日,TCL科技发布公告称,TCL华星拟以10.8亿美元(约76.22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及苏州三星显示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同时,三星显示将以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的对价款7.39亿美元(约52.13亿人民币)对TCL华星进行增资,增资后三星显示对TCL华星的占股比例由5.02%增至12.33%,成为TCL华星第二大股东。David Hsieh表示,TCL华星在TCL科技集团的资金支持下,正逐步挑战京东方在液晶电视面板产能的领导地位。另一方面,京东方也考虑与中电熊猫的液晶厂合并,此结盟将防止TCL华星拿下中电熊猫的液晶厂,并扩大产能份额。
OLED不同路线角逐战将起
大尺寸OLED技术路线主要分为相对成熟并已量产的WOLED、目前处于产业化前期的印刷OLED技术和还处于技术研发阶段的QD-OLED三大路线。TrendBand数据显示,LGD拥有4条产线,均为蒸镀OLED;三星显示拥有2条产线,一条为蒸镀技术、一条为印刷技术;京东方拥有一条蒸镀产线;TCL华星目前已规划三条印刷OLED产线。
三星显示和LGD正全面转向OLED面板。三星显示重点布局量子点QD-OLED技术路线,保持领先地位。有消息称,三星显示将在2021年一季度开始试生产QD-OLED面板,并计划在第二季度进行正式生产,规划产能为每月3万片。
而LGD广州8.5代WOLED面板工厂已经实现量产,月产能约6万片,加上韩国坡州工厂的7万片玻璃基板月产能,总体月产能将达13万片。
三星电子、LG电子和TCL电视在电视终端市场也展开了竞争。David Hsieh表示,从数量上看,三星每年的QLED电视出货量为500万台;LG Display的目标也是每年500万片的WOLED电视面板。三星QLED电视在各显示器厂商的Open-Cell面板支持下表现良好,而LGD则有意扩大WOLED电视面板的客户群,以便长期持续发展。再加上TCL是全球排名前三的液晶电视制造商。受液晶电视价格较低影响,2020年上半年WOLED电视零售表现不佳,影响了LGD WOLED电视面板产能的长期扩充性。
因此,从电视终端市场回溯到面板市场,几家巨头之间的竞争虽然激烈,但也孕育着合作机遇。比如,京东方也在研发WOLED蒸镀技术。Omdia估计,LGD可能会与京东方结盟以生产大尺寸OLED面板,双方通过交换技术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在印刷OLED领域,TCL华星和京东方都在投资大尺寸印刷RGB OLED。TCL华星与日本JOLED公司在印刷OLED领域已经展开深度技术合作。有消息称,TCL华星将投资460亿元,建全球首条8.5代喷墨打印OLED生产线。
从未来潜在竞争合作关系来看,TCL华星和京东方希望凭借喷墨打印OLED的加速和发力,在与韩系企业抢占OLED创新高地的竞争中,尤其在大尺寸OLED面板领域获得优势地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印刷OLED在未来2到3年有望投入量产,我国与韩国处于并跑关系。
因此,在大尺寸OLED领域,未来WOLED、QD-OLED与印刷OLED的竞争态势将逐渐明显。
扩大效益比较优势是竞合焦点
下一代显示技术布局也是众厂商竞争的焦点,Mini LED、Micro LED、可卷绕印刷OLED(IJP-OLED)、透明显示等均是未来显示的重点发展方向。
以Mini LED为例,最近动作频频,热度直线蹿升。今年8月上旬,TCL发布了Mini LED背光电视。TCL华星及京东方均表示,其玻璃基Mini LED预计今年下半年量产。三星预计明年推出Mini LED电视产品,并计划在明年生产200万台。明年内,Mini LED将引起新一轮竞争。
然而,无论技术路线选择如何,市场竞合关系如何,效益竞争都将成为显示行业的重点。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胡春明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保持战略定力,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一段时间竞争的重点应该是效益而非规模,尤其是在液晶领域,大陆面板厂在LCD显示技术上已经初步形成比较优势,但主要表现在产能、出货量和产值上,在产品附加值上还处于劣势。因此,行业企业要以扩大比较优势尤其是效益比较优势为首要目标。
群智咨询TV面板研究分析师也表示。液晶“双巨头”格局的形成将使产能聚集,面板供应端的调控灵活性更强,幅度也将更大,但是LCD TV面临的持续盈利性问题逐渐凸显,预计面板厂商的产能将向盈利性强的产品倾斜。
未来,中国面板厂应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一方面可提升LCD画质表现,缩小与OLED的产品差距;另一方面,可加大在大尺寸领域OLED技术的研究和储备。
从竞争关系来看,David Hsieh表示,三星显示可能不希望LGD和京东方合作紧密,而京东方可能不乐见三星显示和TCL华星联盟过于牢固。任何一方的策略调整都将对面板产业生态与面板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
LCD液晶显示涨价对液晶面板厂商京东方和TCL华星的影响
面板:LCD涨价对京东方和TCL营收的影响。
当前谈论面板双雄的核心逻辑是LCD电视面板最后周期大戏的到来。诱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陆高世代线LCD产线持续上马,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引发全球LCD面板行业格局的大变迁。韩国两大面板厂商三星和LGD将在2020年底全面关停本土LCD产线,并出售海外产线(主要在中国。台湾厂商则将部分产能逐步转向电竞、车载等高端领域,避开TV领域的激烈竞争。
国内京东方和TCL高世代线LCD产线逐步量产,如果市场传言的并购重组也顺利完成,则未来京东方与TCL的市占率将超过50%,这在LCD面板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行业集中度的大提升。
风险:
1、技术迭代的风险。行业一般认为最不济,未来5年LCD依旧会是电视面板领域的最主要应用技术,但三星与LG已经在向OLED转型,特别是LG是当前大尺寸OLED电视面板及电视的主要出货公司。此外,mini LED和micro LED等技术此起彼伏,其中micro LED被认为是显示技术未来的方向。
2、电视面板与中小尺寸(手机、移动端)面板是割裂的市场,电视面板涨价与中小尺寸关系不大。京东方、TCL投资较大的AMOLED产线逐步量产,如果销售受限会侵蚀TV面板涨价带来的业绩增长。相对而言,TCL的LCD面板占应收比重更大,2019年又有一条10.5代线实现满产,此轮涨价的弹性更优。京东方武汉B17的10.5代线量产爬坡受疫情影响,若能够在今年4季度实现满产,也将有望赶上此轮涨价潮。
3、存量市场。与光伏产业链的涨价不同,TV面板涨价主要是存量市场的变化和产业格局转移,但下游电视机的出货量近年来仅在1%到3%增幅波动,需求端与光伏的增长无法比拟。
背景:韩国产能加速退出大陆厂商掌握话语权
2019年9、10月份,LCD电视面板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的底部,主要面板厂商都跌破了现金成本,导致该阶段行业出现了产能出清的情况,主要的产能收缩来自于三星与LG。其中,三星关闭了一条L8-1-1和L8-2-1,总共125K的产能,同时三星也减产了L8-2-2以及L7-2的产能。LG同样大幅减产了它的P7和P8等本土的产线。
这一产能退出的趋势在疫情影响下开始加快,2020年底三星将关闭韩国所有LCD产能,LGD将关闭韩国所有LCD-TV面板产能。
从新增产能看,2020年有京东方武汉的10.5代线,2020年将是产能爬坡年,预计2021年Q1实现满产;TCL深圳T6的11代线,已经在2019年底实现满产,2020年将是全年满产状态;鸿海(收购的夏普)广州10.5代线爬坡,预计二季度后满产,绵阳惠科的8.5代线产能爬坡。
虽然LGD和三星关闭的产线主要是7代线和8代线,但是月产能最低也有150千片(汤井L8-2,8代线),*高的LGD坡州P8产线月产能高达240千片。而新增产能虽然以10.5代线为主,但*高设计产能为京东方武汉B17的月产能120千片。因此,根据群智咨询给出的数据,估算和冲抵后, 2020年,LCD面板产能面积将同比下降3.4%,在2020年四季度供需矛盾最为突出。
需要特别指出,TV面板当前的供应主要来自5代及以上代线的产能,且部分5、6代线产能主要生产中小尺寸手机面板。因此剔除影响后,2020年LCD电视面板有效产能下滑将超过10%。
此外,随着2020年欧洲杯、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向2021年推迟;电视机出货尺寸平均每年1到2寸的尺寸增长,再加上2021年及之后,全球高世代线的LCD产能扩张将仅剩TCL的深圳T7产线,LCD面板涨价的趋势有望从2020年一直延续到2021年,且未来的供需结构将持续优化,行业的周期性也将减弱。
TCL空间最大 京东方最受益
根据2019年TCL科技的年报数据,TCL华星实现产品出货面积2,21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8%,实现营业收入339.9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净利润9.64亿元,同比下降58.5%。
其中,大尺寸产品出货2,08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1%,出货量4119.5万片,同比增长5%,大尺寸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9.3亿元(笔者预测:189.74亿元),同比下降12.5%。中小尺寸面板,出货面积为13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2倍,出货量11,397.8万片,同比增长1.25倍;实现营业收入150.7亿元(笔者预测:148.17亿元),同比增长1.50倍。由此可计算出,TCL全年大尺寸面板的单价为189.3/0.2082=909.22元/㎡(2018年单价为189.3/(1-12.5%)/0.2082*1.191=1237.58元/㎡),考虑到2019下半年T6产线产能持续释放,而同期刚好遇到价格低谷期,所以这一均价是偏低的。因此我同选取TCL2019年下半年的销售均价作为基础,以半年期为周期进行对比。
2019H2,TCL的大尺寸面板销售面积为:2,082.0-894.17=1187.83万平米;销售金额为:189.3-91.9=97.4。则下半年单价约为820元/㎡。
从每月算数平均的均价看,2020年上半年相比2019年下半年32尺价格涨幅为:(35+32+34+37+37+34)/(33+32+32+32+32+34)-1=7.18%(销量最大,具有一定代表性)。
若以此为基础,则2020年上半年TCL的销售单价同比2019H2上涨7.18%为:820*1.0718=878.88元/平米。实际上,根据TCL2020年一季报的数据,其销售单价为899.71元/平米,考虑到二季度面板价格有一定回落,则2020年上半年878.88元/㎡的单价是基本合理的。
奥维睿沃已经给出了3季度主要尺寸面板价格的走势,考虑到四季度三星产能退出后价格上涨有望加速。在当前单月3美元的增长基础上,我们假设4季度32寸面板每月的涨价提升50%到单月上涨4.5美元。则下半年的月单价分别为:38、41、43、47.5、52、56.5。则下半年32寸每月算数平均的价格涨幅为:(38+41+43+47.5+52+56.5)/(35+32+34+37+37+34)-1=33.01%,以此类推,销售单价可能为1169.031元/㎡。
根据奥维睿沃数据,TCL科技上半年LCD面板出货1370万㎡,而TCL一季报显示,出货688万平方米,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同比增长44.6%,TCL今年没有新增产能,一季报给出的数据为T1、T2和T6实现满产满销,则全年销售应为一季度的4倍,半年的2倍。公司一季报数据和奥威睿沃给出的半年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则全年TCL在LCD面板领域的营收为:(1370*10000*878.88)+(1370*10000*1169.031)=280.56亿元,同比将增加48.21%。
2019年,京东方TV面板出货面积达2912万平米。到2020年上半年电视面板出货量近为2280万片,同比降17%,出货量大降主要因为8.5代线产品结构调整,23.6”及32”产能大量转移到43”及55”。出货面积继续增加,在武汉10.5代线量产的带动下同比增长4%,达1440万㎡。考虑到下半年武汉B17产线将继续爬坡,同时需求端在持续恢复,笔者保守估计京东方全年出货面积增长在10%与15%的中间=12.5%,京东方TV面板全年营收:(1440*10000**878.88)+(2912*1.125-1440)*10000*1169.031=341.19亿元。同比增长大约为23.56%。
根据这一估算,2020年京东方在LCD领域的市场份额为TCL的1.22倍,这与群智咨询给出的1.4倍的产能倍数有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京东方新产线的产能爬坡受到疫情较大影响,同时8.5代线产品结构调整有一定影响,这一产能倍数对应的市占率倍数,最后在2021Q1依然还是会显现出来。
此测算的特别说明,京东方已经提前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四季度三星产能退出后,京东方可能会迅速修补上半年的不如意。同时,虽然TV面板受限,但在monitor、NB等领域今年涨价迅猛,需求旺盛,也极有可能补偿京东方今年在TV面板领域的暂时落后。从计算结果看,今年涨价对业绩的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是疫情延缓了上半年的涨价趋势,真正有显著收益是在今年四季度和2021年。
来源:中国家电网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