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台“1+5”系列政策,智慧产业机遇几何?
摘要:6月10日,首都之窗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五个行动方案,用从未有过的详实规划,让市场看到了1-3年内,北京智慧新基建的“机遇”所在。
文章转载自:投影时代
新基建到底怎么建?这个问题需要“领先者”做出示范!6月10日,首都之窗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以及五个行动方案(简称“1+5政策”)。用从未有过的详实规划,让市场看到了1-3年内,北京智慧新基建的“机遇”所在。
从概念到项目,市场吃下定心丸
如果要说北京1+5政策的最大意义,那么莫过于让“新基建”概念,从一种政策方向引导,变成了实实在在、数据可靠可证的项目。行业人士指出,具体的数字性规划,是市场加大资源配置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例如,一系列政策中,提到“三年内铺设网联道路300公里,建设超过300平方公里示范区,提升L4级别自动驾驶智能汽车的应用可行性”。这为“汽车产业技术升级”、“汽车消费的方向升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提供了一个“投资规模”预期。
再例如,1+5政策提出2020“年底5G基站超3万个,五环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网友戏称,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5G信号了。5G投入变成具体的数字目标和效果目标,全面提升了手机设备、5G应用场景部署等多方面的“应用信心”,尤其是对于“视频直播”产业极大利好。
甚至,1+5政策中还有“高度超前的市场指引”,例如,其中提到“卫星互联网建设,这是6G方案的一种。北京将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等”。发展6G和卫星互联网,这是国内城市产业政策方面的首次吃螃蟹,代表了北京作为国家科技中心的“创新性”担当。
总之,1+5政策最大的看点就在于“细节”上。“围绕新基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分批梳理新型网络、数据智能等6个领域重大项目;围绕新场景,市科委将于6月底前推出第二批科技创新应用场景和央企应用场景清单”——政策之细前所未有。通过近期项目细节目标明确、中期方向政策细节扎实、远期探索支持和鼓励细节落地到具体场景,1+5政策下,北京市新基建的一个基本框架跃然纸上。
高速发展新基建,智慧社会要来升级版
以“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为中心,1+5政策勾绘出北京未来城市智慧化、政务智慧化、工商业智慧化、研发创新智慧化和消费民生智慧化的新蓝图。
行业专家指出,新政策体现了智慧社会建设进入新的“高级阶段”,智慧技术对社会文明发展的赋能进入纵深时代,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智慧终端的应用与普及也进入新的“爆发期”。
比如,政策中强调“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北京)建设,开展工业大数据分级分类应用试点,支持在半导体、汽车、航空等行业累计建设20个以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制造业智慧化生态建设将进入真正“全要素落地”的新阶段,推动制造升级、制造与消费对接、制造决策智慧化和可视化,拉动自动制造、脉动流水线、无人工厂等应用场景加速发展。
再例如,“城市和社会的感知能力,在新基建下正在从‘交通路口’为主导,变成全覆盖的网状格局。”尤其是智慧网联公路系统的建设,必然成为未来地面出行革命的起点,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可感知性;而工业互联网则在生产端提供可靠的决策数据,将繁杂的制造体系的运行感知可视化……
同时,新基建也会进一步连接每一个普通人。比如,直播经济依赖的千兆城市战略将加速落地。无论是5G还是光纤固网,对带宽的提速都渴望改变“直播”场景的应用深度:医疗、教育、消费和城市感知都将从中获益,提供一个崭新社会生活与服务质变的连接点,并让每一个人搭上新基建的应用快车。
“传统的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建设,更多体现在市民服务的‘背后’的改变。1+5政策下的升级版智慧社会则是要熔融每一个社会环节的大革命,是网状的、生态化的、连接每一个人的变革”。这一愿景下,相关软硬件产业必然迎来新一轮创新应用高潮。
数据应用的可视化新机遇
1+5政策中,特别强调了“新型数据中心、云边端设施、大数据平台”,强调了“算力、算法、算量”基础设施的支持。
智慧社会的新基建快车,必然是“又一次数据大爆炸”。无论是网联公路还是工业互联、或者政务数字等等都意味着“数据”在场景连接中的关键性。某种意义上,新基建的应用,就是数据的产生、挖掘、分析与应用,这必然推动数据可视化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在宏观上需要更多的数据感知中心和管理中心;需要更好的抽象繁琐数据中的规律,并提供决策支持的应用研发与应用软硬件体系建设;同时,海量数据的管理、存储与安全,本身也构成“数据”服务产业的“管理与感知”指挥中心升级需求。
另一方面,从微观应用角度看,数据应用必须在可视化界面进行。例如自动工厂,必然依赖大屏指挥中心;自动流水线依赖工业电脑的屏幕视窗进行控制。甚至,很多数据自身就是“视频”形态。直播卖货、云逛街、云教学、云办公、云旅游、云演出、云展会等“云上人与人交互”的场景,离不开视频数据的传输、处理、存储和应用,必然提升可视化设备的应用价值——比如,可折叠的超大屏手机,成为“更好的移动智慧”终端。
某种角度看,社会智慧化的基础是“数据感知”能力的建设;而数据感知能力的应用界面必然依赖可视化体系——超宽带和超大数据时代,可视化+AI数据处理,将是标准的“应用中心”软硬件。
“智慧社会就是数据社会、智慧社会就是屏幕社会。”行业专家指出,新基建为基础、新应用和新场景为核心、数据爆发为主要特征,智慧社会的发展在崭新的历史时期日益更加“视频化”:传统数字数据可视化、传统视频数据解构化、新兴社会感知科技带来更多数据、新兴应用场景促进大数据的流动与应用……被数据包围,也就是被可视化技术包围。
产业积极信号频出,增量规模前所未有
北京1+5政策,并非独家案例。例如,4月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用22条措施具体阐释了“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娱消费、教育健康和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的机遇,及其激发出的产业新业态。类似的政策案例,不一而足。
可以说,2020年以来,新基建已经成为超越新冠疫情的国内“经济热词”。新基建,以及新基建带来的社会、民生、生产和政务变革将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突出创新活力、质量升级的重要抓手。新基建下,相关应用产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增长高潮,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来源:投影时代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