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平板显示:面板、设备、材料三大市场合力冲刺万亿产值
摘要:在全球显示产业向大陆集中的大环境下,大陆面板厂也在全球竞争中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截止2018年,以营收规模来比较,韩国双雄三星显示SDC,LG显示LGD处在全球第一梯队,全年营收均在1500亿到2000亿左右的规模。大陆京东方BOE是发展最迅速的面板厂,其营收规模从2013年320亿规模,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1000亿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6%, 并且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超越日本夏普Sharp, 台湾友达光电AUO和台湾群创光电Innolux,位列全球第三。
1 全球显示产业综述之一 --- 面板厂竞争格局
一、现代显示技术的革命对产业的驱动
自1926年,英国科学家Baird John Logie与俄裔美国科学家Vladimir Kosma Zworykin发明了电视,开启了人类影像传播的时代。在随后经历二十年的彩色标准发展,1946年彩色电视诞生,直至今日,人类显示产业发展已近百年。
1970年RCA发明了液晶电视(LCD TV),成为平板显示(Flat-Panel Display,简称FPD)的开端,三十余年的技术发展路程中,与TFT技术的完美结合尤其关键,LCD从无源驱动(PM)进化到有源驱动(AM),成功抵御了电浆电视(PDP)的技术竞争,成为FPD产业最成熟、最有竞争力的生产技术,同时更具备完整的市场覆盖能力,从小尺寸穿戴式(1.5吋)到超大尺寸电视(100吋以上),TFT-LCD都能展现成本、良率、显示效果的综合优势。
自CRT时代起,显示技术即开始了多样化的演进,CRT、FED、PDP、TFT-LCD、OLED皆因其显示效果各有特色而被业界关注。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投资效益的影响,各项技术的发展前景已经有了不同的结果。TFT-LCD(包含a-Si TFT-LCD、LTPS TFT-LCD和OxideTFT-LCD)和OLED成为了目前的胜者,并将在今后的市场上继续进行竞争。
手机是推动现代显示技术快速进步的重要应用终端。从最初1990年代开始,当时主要的均是小于1英寸的TN显示屏,逐渐发展至STN黑白屏,STN彩色屏以及目前的TFT-LCD屏,LTPS-LCD屏及AMOLED屏等。
手机发展最快的阶段出现在2010年后,随着显示技术和屏幕触控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以及3G/4G通讯技术的普及,大众对手机显示屏的颜色,细腻度,屏幕大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显示屏幕朝高PPI,大屏化,全面屏等趋势发展。并且在技术上开始大量使用柔性AMOLED技术达到各种曲面的设计。特别是今年折叠屏的推出,对未来手机屏幕发展又指明了一个阶段性的发展方向。
随着5G的发展,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信息爆炸的年代同样需要爆发式的影像资讯技术来支持人们对资讯的获取,智能穿戴,智能家居,AR/VR等产品已经开始大量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带来的是各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如Micro LED,QLED,全息显示等等。
图示:智能家居场景 来源:网络截图
图示:近场显示场景 来源:网络截图
图示:智能穿戴场景 来源:网络截图
纵观现代显示技术近30年的发展,在电视和手机这两大应用的推动下,以及对未来智能穿戴,AR/VR的展望,经历了CRT,PDP世代,正进入TFT-LCD,AMOLED和Micro LED等多种技术共存竞争的时代。
PDP由于能耗高,分辨率不佳等问题逐渐被LCD淘汰
LCD应用范围广,技术成熟,综合性能佳,现在及未来均是显示市场的主流技术
AMOLED利用其色域佳,薄型化和可弯折等优势,未来有机会统治手机市场,在电视市场也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Micro LED特点为单位发光效率高,可以达成PPI 2000以上的显示效果,且较AMOLED寿命佳。Micro LED一旦突破巨量转移的技术瓶颈后将占据可穿戴等近场显示技术市场主导地位,并且凭借无缝拼接技术渗透100”以上超大屏显示市场。
二、全球显示产业市场整体向上,中国大陆面板产值冲刺5000亿人民币
1. 显示产业需求整体向上,中国大陆面板产值冲刺5000亿人民币
随着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等各种显示终端的发展,显示产业是近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由2013年的1.53亿平方米增长至2018年的2.15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为7.1%, 并且伴随电视尺寸的持续增大,以及车载等应用的增长,未来预计2022年出货面积将达到2.52亿平方米。
当前平板显示技术依然以TFT-LCD为主流,其出货面积由2013年的1.43亿平方米提升至2018年的2.09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7.9%, 2018年TFT-LCD面积占总面积的97.0%。但LCD技术目前受到了来自于AMOLED等新技术的挑战,未来的显示市场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不同的细分领域,由于使用环境的差异,人们对显示的关注点在变化,一些新型的显示技术受到青睐,预计2022年TFT-LCD出货面积占比将降到93.9%, 约为2.37亿平方米。
综合整理各面板企业财报以及根据CINNO Research营收模型预测,全球显示产业面板产值在2019年将达到8000亿人民币规模,其中中国大陆近3000亿人民币,并且随着大陆高世代面板线以及柔性AMOLED线的大规模建设,预测到2024年大陆面板产业将形成接近5000亿人民币产值的产业,全球产值近1万亿人民币。在当前以TFT-LCD和AMOLED为主的面板产业中,未来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和韩国之间,日本和台湾地区将逐渐被拉开差距。
在平板显示市场,电视由于其面积占比最大,成为了显示产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市场。受到手机,Pad等各种娱乐终端的影响,电视逐渐失去了娱乐中心的地位,人们对电视的需求逐渐下降,造成当前全球电视市场增速放缓。随着华为等手机厂商入局电视市场,并推出智慧屏的新概念,电视有望摆脱单一家庭娱乐平台的作用,而转向智能交互中心(远程视频通信), 智慧家庭控制中心以及家庭娱乐中心等多功能平台,重新回到人们生活的中心,电视市场有望恢复快速增长。
2018年全球液晶电视(TFT-LCD TV)销量2.32亿台,同比增长3.8%。OLED电视销量近250万台,液晶电视仍占据98.9%的绝对主力地位。未来整机制造商希望能借助新的电视技术努力挖掘更多客户需求、满足原有液晶电视无法匹敌的新方向。
例如LG主推的OLED电视,主打超高对比度、高色域、超轻薄等特点,海信等国内品牌商的激光电视主打更大显示面积、漫反射不伤眼的技术优势, 包括三星未来选择的QD-OLED技术路线,以及大家均保有非常大期待的Micro LED技术等,均是未来改变TFT-LCD一家独大的有力竞争者。预计到2024年,LCD占比将跌至89.8%的比例,OLED占比将达到5.7%左右,QD-OLED,Micro LED等新技术渗透率也将提高至4.5%,且随着新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其显示效果的优势将逐渐放大,使得未来渗透率有机会快速成长。
智能手机是推动显示技术进步的重要市场,目前全球智能手机短期短期需求不振,中期受5G刺激换机需求强烈。
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Smartphone)销售14.08亿部,同比下跌4.2%。智能手机市场经过2011年到2016年的快速成长后,其相对功能机的全球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主要来自于存量换机的需求,但是由于手机功能的完善以及质量的提升,消费者换机周期逐渐拉长,因此在2017年起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处于低迷状态。这样的状态将在2019年底至2020年初随着5G的普及而被打破。我们预测5G的商用必然引发大规模的换机潮,使得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恢复成长,预计2024年销量将达到15.51亿部。
2018年OLED智能手机销量3.70亿部,渗透率达到26.3%,由于柔性AMOLED工艺的成熟,成本将接近LCD,其轻薄可挠的特性给手机终端带来了多样化的设计,并且OLED屏幕可以搭配现有主流的屏下光学指纹技术,以及未来屏下摄像头技术,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使用柔性OLED屏幕的折叠手机同样是目前的消费热点,这些特性都是LCD不能或者非常困难才可以达到的,因此OLED在智能手机市场将逐渐取代LCD成为了市场的共识。我们预计OLED手机渗透率在2024年将达到69.1%,销量达到10.71亿部, 其中柔性折叠手机预计将达到3300万部。
2. 全球平板显示面板产能持续成长并向中国大陆集中
目前平板显示产业是中国大陆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由于中国大陆持续建设G8.x以及G10.5/11代高世代线,到2021年全球LCD产能将持续快速增加且向大陆集中,后续随着中国大陆产能释放完毕且韩国持续关停LCD产线,产能将会开始回落。以面积计算,2018年全球LCD产能为2.89亿平方米,到2021年将达到顶峰3.49亿平方米,到2024年略微回落维持在3.35亿平方米。
由于中国大陆高世代线产能持续释放,并且韩国双雄三星显示SDC和乐金显示LGD持续关停LCD产线,全球LCD产能快速向中国大陆集中。预计大陆将在2021年实现产能占比全球过半的目标。并且预计到2024年全球56.5%左右的LCD产能将集中在大陆地区。
中小尺寸AMOLED(G6及以下)是近期市场的热点。由于手机AMOLED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刺激各面板厂均加大了对AMOLED产线的建设,2018年按面积计算产能为1180万平方米,预计到2024年将会快速成长至2900万平方米。
当前中小尺寸AMOLED(G6及以下)产能由韩国三星主导,2018年韩国产能占全球86.1%,中国仅占13.4%。随着中国京东方BOE,维信诺GVO,华星光电CSOT,天马Tianma,和辉光电EDO等面板厂持续投入建设新产线,中国AMOLED产能占比快速提升,预计2024年将达到50.3%,超越韩国成为全球第*的AMOLED生产国。
三、全球面板厂竞争趋势
在全球显示产业向大陆集中的大环境下,大陆面板厂也在全球竞争中展现了强劲的竞争力。截止2018年,以营收规模来比较,韩国双雄三星显示SDC,LG显示LGD处在全球第*梯队,全年营收均在1500亿到2000亿左右的规模。大陆京东方BOE是发展最迅速的面板厂,其营收规模从2013年320亿规模,迅速提升至2018年的1000亿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6%,并且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超越日本夏普Sharp,台湾友达光电AUO和台湾群创光电Innolux,位列全球第三。
根据CINNO Research预测模型预测全球主要面板厂营收,京东方BOE有望在2022年达到年营收1900亿人民币规模,一举超越SDC和LGD位居全球第*。而华星光电CSOT则将在2021年超越日本Sharp,台湾AUO和Innolux,位居全球第四,并且在2022年达到近800亿人民币的营收规模。
根据以上分析,全球面板厂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也代表了三类地区的未来发展路径
1. 积极技术转向 维持营收规模
第*类面板厂维持总产能不变,但积极做技术更新以维持产品单价,始终处于全球面板厂领导地位。这类面板厂主要为韩国地区的SDC和LGD, 以SDC为例,下图显示了其从2011年至2022年产能技术趋势图,可以明显看到其策略为关停旧的LCD产线而积极提升小尺寸AMOLED及大尺寸QD-OLED产能,从而保持技术上的优势。
2. 大规模投资几乎停滞,产能微增但营收持续下降
这类面板厂以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主,后续投资乏力,虽然总产能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但由于产品技术未做更新,产品单价大幅下跌造成营收规模持续下降。以台湾AUO为例,其近几年均无大的建厂动作,主要集中在原有产能效率的提升,产能略有增长,但营收受累于面板销售价格的大幅下跌,从2013年的1000亿跌至2018年720亿,预计在2024年将跌至400亿人民币以下。
3. 大力新建产线,积极持续扩产
以京东方BOE为代表的大陆面板厂为最有活力的第三类面板厂,其核心表现为持续大规模投资建设新线,迅速提升总产能,快速超越竞争对手。以京东方为例,其产能提升速度非常快,并且同时在LCD和AMOLED两个方向发力,对比台湾地区和日本面板厂,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总产能和营收规模的双超越,终于获得了市场的领导权。
未来大陆面板产业竞争格局:
目前大陆面板产业京东方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18年京东方在智能手机,IT(包含笔记本,Monitor)和电视三个维度出货量在大陆面板厂中均排第*,且IT类应用出货量占整个大陆面板厂出货量的85%,几乎垄断市场。
未来,中国面板竞争格局将形成一超一强三雄局面,即2000亿营收规模的超级面板厂BOE,1000亿规模的强大面板厂CSOT,和500亿左右规模的面板三雄Tianma,Visionox,HKC。余下面板厂中CEC有机会跻身500亿俱乐部,其余面板厂营收规模普遍较小,也缺乏后续继续投资的资金实力,在不进则退的面板产业竞争中将面临残酷的生存压力。
2 全球显示产业综述之二 --- 设备厂竞争格局
1. 设备市场商机庞大,但高端装备本土供应链渗透率不足
随着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的迅猛发展,新厂建设持续加速,推动整个智能装备业的同步发展。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中国大陆平板显示产业设备投资在2016年进入高峰期,未来三年(2020-2022)均将维持在1500亿人民币左右的规模。
图示:2011-2023中国面板厂设备投资规模趋势 来源:CINNO Research
根据CINNO Research设备数据库,整个显示产业设备可以分为17大类,其中设备投资占比前三的分别为蒸镀类设备,曝光机,PVD/CVD,目前该三类设备均无国内供应商可以批量供应。分析本土供应商的制造能力,目前可以覆盖的设备门类以投资规模来计算仅39%,且主要集中在市场容量较小,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自动化,检测修补等非核心领域。
图示:平板显示产业设备投资占比及本土渗透率 来源:CINNO Research
在17大类设备领域中,近三年(2017-2019)模组检测设备国产化完成度接近50%,目前基本可以完全替代,在自动化,模组贴合/绑定等领域,目前国产化提升较为迅速,均达到20%左右,主要原因为中美贸易战大环境下,品牌终端开始重视其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并要求一级供应商同样扶持国产二级供应商,再加上2018年韩国以产业安全为由限制部分设备出口至大陆面板厂,刺激大陆面板厂全力导入国产设备,多重因素主导下,国产设备渗透率得到了较好的成长空间。但是在蒸镀设备,曝光设备,PVD/CVD设备,干刻设备等核心设备领域,目前本土设备商和国外先进制造商依然存在数十年的技术代差,相关设备尚无能力进入量产线,渗透率几乎为0。
图示:2017-2019平板显示产业各17大类设备本土渗透率 来源:CINNO Research
2. 国内龙头设备商快速发展,但距离全球设备巨头依然差距巨大
统计国内平板显示行业龙头设备商财报数据,其平板显示产业相关营收近三年(2016-2018)成长率均接近100%,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精测电子,华兴源创,天通股份(仅面板设备部分)等设备公司2018年普遍营收规模均在10亿人民币以上。
但是将国内平板显示行业龙头设备商和全球设备巨头放在一起对比,可以看到差距依然巨大。韩国主流设备商AP System,WONIK IPS等营收均在40亿人民币左右,日系设备商V-Tech,TEL等均在50-80亿人民币,而美国AMAT更是高达178亿人民币。 主要原因为以上设备巨头涉足的领域均为投资规模较大的核心设备领域,技术门槛极高,单机金额昂贵。
3 全球显示产业综述之三 --- 材料厂竞争格局
1. 中国平板显示材料市场容量接近3000亿人民币
根据CINNO Research资料,中国平板显示材料市场2019年预计为1900亿人民币,其中主要为LCD相关材料,占比约91.4%,随着大陆AMOLED产能持续开出,OLED材料需求量迅速增加,预计到2024年中国整体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2900亿人民币规模,其中OLED产业相关材料占比将达到35.8%左右。
一、驱动IC市场,国外供应商垄断,国内供应商等待破局机会
驱动IC市场为平板显示行业最大的材料市场之一,中国大陆市场容量在400亿人民币左右,作为横跨平板显示和半导体两大领域的关键材料,IC材料的重要性和市场容量将会持续提升。
目前驱动IC部分龙头企业依然为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企业,国内供应商也在积极进入该市场。从营收趋势中我们可看得出来面板驱动芯片厂商大者恒大的趋势逐渐明显,2018年前三大厂商(三星、联咏和新思)合计囊括60%的市场份额,其中龙头三星电子则是凭借三星在手机与电视的出货量占领全球*高席位,也由于三星AMOLED显示屏的市占率持续技压群雄的原故,AMOLED手机多数搭载三星的显示屏,也带动了三星AMOLED驱动芯片业绩的上扬,我们估计三星大尺寸面板驱动IC的营收占比大约为45%;联咏则是受惠于TDDI的市占率大幅度飙升和维持中大尺寸面板驱动IC的优势保持第二;新思则是在高阶智能型手机的优势保持第三。
从竞争的态势来看,小尺寸面板驱动IC产业将出现两个走势。在LCD显示屏中,因为In-Cell的面板良率已经逐步成熟,在全面屏的趋势大潮下,TDDI目前成为各家手机厂主要的设计主流,但关键在于目前TDDI市场的市占率多数集中于新思、联咏、敦泰等几家主要业者,竞争已白热化,考虑到AMOLED是智能型手机下一个有成长爆发力的亮点,因此多数面板驱动IC厂商已慢慢的将战场开拔到AMOLED面板驱动IC上。我们认为随着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厂商在AMOLED工艺、良率和产能逐步提升,大陆IC厂商如中颖电子,的营运表现将有所提升。
二、背光模组市场,国产渗透率提升迅速
背光模组是TFT-LCD产品中占比最大的材料,虽然OLED面板不会使用到背光模组,但中国大陆庞大的LCD产能依然支撑着该市场4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
目前该领域国产化渗透率已较高,国内已经有一批*秀企业进入该领域,并且在技术上也逐步缩短和国外及台湾地区龙头企业的差距。
在背光模组市场,导光板技术为各供应商的核心技术,目前在笔记本等领域,热压技术以其生产高效和高适用性逐渐成为主流。以15.6寸显示面板为例,注塑导光板由于工艺瓶颈,0.45mm左右的厚度已经到了极限,而热压导光板生产过程完全不受限于模具,可随意掌控产品厚度。
导光板的核心参数即发光效率和发光均匀度,普通导光板的发光效率在70%左右,目前业内对其发光效率的要求以每年2%左右的速度提升;且高端产品由于对性能的极致追求,对均匀度的测试要求也日渐严苛,即从之前要求的13个测试点增加到上万点,对导光板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衡量导光板设计能力的指标,业内通常用A/P这个指标来表现。A即LED灯珠距离显示区的距离,P即两颗LED灯珠的距离,在保证相同发光效率和发光均匀度的前提下,LED使用越少,P值越大,A/P越小,代表导光板的设计水平和背光显示模组整体设计水平越高。目前,目前业内A/P值平均在0.6左右,部分行业龙头如瑞仪,翰博高新等可以达到0.55的水准,在产品成本方面更有竞争力。
三、偏光片市场 国内供应商全力扩产抢占市场
偏光片市场为平板显示行业重要的材料市场之一,中国大陆市场容量在300亿人民币左右,其中LCD偏光片市场约占整体市场的98%左右,OLED偏光片市场约占整体市场的2%左右。但在行业由LCD向OLED切换的过程中,OLED偏光片市场占比将会持续提升。
偏光片厂商区域布局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中国台湾,从产能看,在中国大陆投资建厂的偏光片厂商产能占比已经全球领先。目前位于日本的产线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27%,主要厂商为日东电工、住友化学及其今年收购的三立子;位于韩国的产线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26%,主要厂商为日本日东电工、日本住友化学、LG化学、三星SDI;位于中国大陆的产线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31%,几乎集中了全球的偏光片厂商投资建厂,除了中国本土企业三利谱、盛波、锦江集团、胜宝莱,还有日本日东电工,日本住友化学、韩国LG化学、韩国三星SDI等;位于中国台湾的产线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16%,主要厂商为日本住友化学、诚美材(原奇美材)、明基材料及力特。
可见,随着中国大陆面板厂的高世代产线新建投产,LCD产能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中国大陆成为偏光片厂商必争之地的趋势愈加明显。更国内已经有一批*秀企业进入TFT-LCD偏光片领域,如三利谱,盛波,锦江集团等,并且在技术上也逐步缩短和国际龙头企业的差距。
除了以上量产产线以外,还有多家偏光片厂商的投资扩产正在布局中。锦江集团投资100亿元的全球产能最大偏光片生产基地落户安徽长丰;三利谱龙岗产线厂房建设完毕,2500mm产线与合肥新站区管委会已签署投资框架协议;盛波2500mm产线开工奠基仪式与2019年4月在深圳市坪山区盛波光电科技园隆重举行;LG化学的2500mm产线及三星SDI的1490mm产线也在计划中。
在TFT-LCD用偏光片产线快速发展的同时,OLED用偏光片缺口仍然存在。从全球供应范围看,OLED用偏光片仍然是日本日东电工、日本住友化学、韩国LG化学为主要供应商。
国外先进企业进入大陆的策略各有不同。LG化学最先在大陆投资架设Fullline产线,目前已经运营5条Fullline产线。由于其事业战略方向将集中到OLED,LCD偏光片事业正在出售中,进展备受产业关注。日东电工在深圳有一条Fullline产线,对于中大型产品其关闭了苏州工厂,将生产集中到深圳运营,而小型产品持续在上海外高桥工厂运营。日东电工的策略上积极改变商业模式,与大陆锦江集团合作偏光片技术授权合作案,将在中国大陆内架设数条宽幅2500mm的产线。而住友化学在2016年,与东旭光电、东友精细化学、拓米国际共同投资设立的旭友电子一案则不太顺利,与2018年东旭光电受让其股份,退出偏光片市场。受让完成后,住友化学持股68%,东友精细化学持股30%,拓米国际持股2%。
可见,中国大陆庞大的面板产能市场需要培育在地化的上游材料企业,虽然积极引进国际*秀偏光片企业,但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壮大发展本土企业就显得非常重要。LCD偏光片国产化及OLED偏光片在地化都是进入偏光片领域的机会。
从偏光片企业的销售额看,年销售额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偏光片领先厂商为日东电工、LG化学、住友化学。年销售额在100亿人民币以下的企业中,韩国三星SDI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台湾诚美材及明基材料业绩接近处于中间位置,而中国大陆的三利谱及盛波光电的销售额接近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国产化加速发展的空间巨大。
(Datefrom:各家财报及CINNOResearch产业调研)
来源:CINNO
欢迎投稿
QQ:2548416895
邮箱:yejibang@yejibang.com
或 yejibang@126.com
每天会将您订阅的信息发送到您订阅的邮箱!